教学科研

胡新中

发布日期:2017-10-22     作者:      分享到:

胡新中,博士,教授。1997年7月本科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2003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质工程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专业。2012年人才引进入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工作。

承担学院本科生《粮油工艺学》、《食品原料学》、《食品物性学》,研究生《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质工程专题》、《淀粉化学》等课程讲授工作。

担任农业部燕麦荞麦产业体系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编委、EI收录期刊《中国粮油学报》编委。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等国家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关系,具有鲜明的国际合作特色。参加国际燕麦大会、美洲燕麦工作者会议、欧洲燕麦会议、美国谷物化学师会议、欧洲多聚糖网络会议国际食品水溶胶会议、国际食品科学技术会议,并作主旨或专题报告;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加拿大农业部圭尔夫食品研究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加东谷物油料作物研究中心、英国诺维奇食品研究所、加拿大温尼伯谷物研究中心等国外科研院所在谷物科学与营养方面进行科研合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840)、农业部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8)、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共计15项。主办全国燕麦荞麦营养与加工研讨会三次。积极开展企业合作与成果转化,与国内燕麦企业共建产品研发中心。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鉴定成果两项,获批专利七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s Polymers,Food Hydrocolloids,Journal of Science of the Food Agricultur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4部编著,培养研究生20名。

实验室围绕植物多糖高效提取、分离与活性评价,植物多糖消化、吸收与肠道菌群调整,植物多糖改善慢性炎症与抗疲劳,传统食品及燕麦功能食品开发与装备四个方面开展了持续交流和研究,组建了一支梯队合理的研究团队。

(一)、植物多糖高效提取、分离与活性评价

运用现代提取、分离及其组合技术,对一些重要谷物及植物原料中多聚糖的提取、分离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研发相应提取、分离新方法及功能评价体系。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并集成多种技术,对燕麦、大麦、小麦β-葡聚糖及沙蒿多糖等食品与天然产物中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系列提取、分离新方法,并用膜透析、碱液分离、冷冻干燥等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的多糖纯品,借助高效颗粒排阻色谱检验分子量范围,检验多糖活性。本研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在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s Polymers,Food Enthomology,JSFA等国外SCI学术期刊收录并发表5篇论文,为继续开展植物多糖的相关研究建立了方法体系,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植物多糖消化、吸收与肠道菌群调整

采用细胞培养、荧光示综标记和肠道菌群遗传多样性检测技术,将不同来源植物多糖(燕麦β-葡聚糖、大麦β-葡聚糖、小麦β-葡聚糖、小麦戊聚糖、沙蒿多糖)和不同分子量段多糖(高、中和低分子量)通过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试验,借助荧光标记,检测多糖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变化,通过DGGE检测模型动物和人源化动物模型体内微生物变化,结合蛋白印记技术检测肠道蛋白质及相关酶变化,进而解释植物多糖在消化吸收及肠道菌群调整方面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JAFC、JSF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对于开发植物多糖功能食品,具有一定基础意义。

(三)、植物多糖调节慢性炎症与抗疲劳

围绕植物多糖调节慢性炎症与抗疲劳方面展开研究,采用db/db-Ⅱ型糖尿病小鼠、细菌脂多糖导致非酒精性肝炎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为动物模型,比较饲喂植物多糖前后模型动物的IL-6、TNF-2、SOD、MDA、器官HE染色变化,评价不同多糖的生物活性。该研究具有原创性、实用性等特点,为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人体慢性炎症与疲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传统食品及燕麦食品开发与装备

围绕燕麦不同功能因子集成特定加工技术,开发燕麦大众化传统食品与差异化功能食品,并进行关键加工设备配套研究,采用快速灭酶技术、破壁技术、抗老化淀粉加工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全籽粒挤压、梯度加工技术手段,开发燕麦主食化米饭、发酵乳饮料、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固体冲调饮料等产品,建立了国产裸燕麦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裸燕麦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具有原创性、实用性和高资源利用率等特点。获批专利7项,发表论文17篇,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代表性论文

1. Hu Xinzhong, Sheng Xialu, Liu liu, Ma Zhen, Li Xiaoping, Zhao Wuqi. Food System advances towards more nutritious and sustainable mantou production in Chin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5

2. Xinzhong Hu, Jing Zhao, Qiong Zhao, Jianmei Zheng.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β-glucan in cereal: 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2015.doi:10.1111/jfpp.12384

3. Xin-Zhong Hu, Jian-Mei Zheng, Xiao-ping Li, Chao Xu, Qiong Zhao.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oat fl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ked oat flakes fromChinaand hulled oat flake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4,60 (2), 297-301

4. Qiong Zhao,Xin-Zhong Hu*, Qinbin Guo, Yinsheng Xian, Shuiping You, Xingyun Chen, Chao Xu, Xiang Gao.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gulatory effects on db/db diabetic mice of beta-glucans extracted from oat, wheat and barley. Food Hydrocolloids,2014, 37:60-68

5. Shui-Ping You,Xin-Zhong Hu*, Qiong Zhao, Xing-Yun Chen, Chao Xu. Oat beta-Glucan Inhibit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Food & Function, 2013,4:1360-1368

6. Xinzhong Hu*, Xiaohui Xing, Hongmin Zhen. Enzyme deactivation treatments did not decrease the beneficial role of oat food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an in vivo study.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3,93(3):504-508

7. Chao Xu, Junli Lv, Mingtao Fan,Xinzhong Hu,* Y. Martin Lo. Effects of oat beta-glucan on endurance exercise and its anti-fatigue properties in trained rats. Carbohydrates polymers, 2013,92:1159-1165

8. Qingbin Guo, Q Wang*, Steve W Cui, Ji Kang,Xinzhong Hu*, Xiaohui Xing, Rickey Yada. Conformational Properti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Hetero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Seeds of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Food Hydrocolloids, 2013, 32(1): 155 - 161

9. Chao Xu, Junli Lv, Mingtao Fan,Xinzhong Hu*. Supplementation with oat protein meliorates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in mice,Food & Function, 2013, 4 (2), 303 - 309

10. 许阳,胡新中*,张恒,李璐,陈秋桂,任长忠.燕麦米对肥胖小鼠减肥降脂作用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3,28(2):15-21(EI收录)

11. 闫金婷,郑建梅,刘变芳,张燕,张国权,任长忠,胡新中*。国内市场纯燕麦片及复合麦片营养和微生物指标分析,中国粮油学报,2013,28(3):23-28(EI收录)

12. 陈杏云,曾本华,魏泓,胡新中*。高脂饮食对菌群人源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食品科学,2013,34 (17): 278-283

13. 张燕,胡新中*,师俊玲,任长忠.三熟工艺对燕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3,28(10):86-91(EI收录)

14. Pei-Pei Zhang,Xin-Zhong Hu*, Chao Xu, Hong-Min Zhen, Ming-Tao Fan. Oat β-glucan increased ATPases activity and Energy in small intestine of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Food Chemistry. 2012, 60 (39), 9822–9827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蒿多糖乳化性的构效关系研究(31371840),2014—2017。

2.农业部燕麦荞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岗位科学家(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燕麦加工与综合利用(CARS-08-D-1),2011-2015;

3.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三麦新型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面制品开发与示范(S2015TNNY0078),2015-2018;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荞麦芽中2相酶诱导子的鉴定及诱导机理研究(31470093),2015-2017.(第二参加人)

5.校企合作项目—新乡新良面制食品开发、德富祥杂粮油茶开发、青海青麦燕麦产品开发、双亚黑米产品开发,2013-2016。

代表性成果

吉林西部燕麦种植模式、水肥生理及加工利用技术理论基础研究2014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名)。

馒头工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2014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二名)。

小麦谷蛋白评价与应用研究2009年获得陕西省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名)。

小麦籽粒质量分析及利用技术研究,2012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七名)。

燕麦食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通过鉴定,居世界先进水平(第一名)。

燕麦红外灭酶机,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031723.2(授权日期2009年9月14日)

一种燕麦米加工方法,发明专利ZL200610042891.2(授权日期2008年4月23日)